疫情在家,有什么好书可以推荐一下?
我是木米,很高兴来回答问题。
疫情期间,无事可做。看手机也非常容易疲劳,目不转睛地看了一天又一天,转念一想,看了什么。感觉是一个又一个推送应接不暇,但最后大脑一片空白。这就是网络知识的碎片化、零星化,没办法点到线从而线到面,从而丰富起来。
看书,是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看书让人心静,看书也有利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触发一些深层次的东西。通过看书,可以让人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可以让人的智慧得以跃升。触类旁通的看书,可以让人的气质得以改变,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接下来,我就推荐这本康震的《康震评说苏东坡》。下面我说一下我推荐的理由——
一本书再好,你读不进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有一些文化名人甚至大家,他们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惊诧之余,也不难理解,那就是有些书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投缘。
康震的《康震评说苏东坡》,这本书因其文笔流畅、文风洒脱,你一旦拿起这本书,很难出现阅读障碍,甚至还会让你眼前一亮。请看开篇一个段落:
康震的《康震评说苏东坡》谋篇布局,没有多余冗长的文字,读起来没有堆砌感。全书谋篇布局干净利落。篇章结构顺序,分别是少年成名、步入仕途、大难临头、潇洒东坡、赤壁绝唱、东山再起、知难而退、一贬再贬、巨星陨落、天伦之乐、手足之情、东坡印象。
因为该书是康震在百家讲坛上,所讲内容增订而成。所以整本书犹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读一读这本书,好比跟一个好朋友,月夜对酌、谈心交心、吐漏心声、互相慰藉。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当武汉被恶魔按下了暂停键后,千家万户也只能自我隔离宅在家里。于此期间,我主要看了《四书章句集注》、《佛经故事》和《楚辞》这三本书,现分别就这三本书的内容和自己的读书心得做些浅显分析。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朱熹上述二程的观点和做法,特别尊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朱熹在其后半生用了大量心血撰写和反复修改“四书”的注释。据他自己说,对《论语》、《孟子》自“三十岁便下工夫”,在他六十七八岁还“改犹未了”,前后经过“四十余年理会”。虽然后世对朱熹颇有微词,尤其是对他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以及他强化了“三纲五常”等观点误解很深。但不可否认的是朱熹在他身处的时代里,对中国文化有着超越常人的理解,也正是他的这份理解,在明朝以后,科学取士,都以他编撰的书籍为蓝本。后世学子在写八股文时,对经史子集的理解不能超出朱熹的认知和解读。不知朱熹若九泉之下有知,对这件事是有何看法,是高兴呢,还是无奈呢?
《佛经故事》这本书,是编者选取佛教流传甚广的部分故事,分门别类,方便读者用来了解佛经的一些基本思想和人生哲理。鲁迅先生说“尝闻天竺(即印度)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亦随在可见。”我最喜欢看的还是书中的几幅色彩艳丽的佛教故事配图,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氛围烘托让人肃然起敬。
《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是战国时期我国南方的楚地形成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作家对楚辞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经西汉刘向编辑成集,又名《楚辞》。这本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屈原的《天问》,《天问》共一千五百多字,在内容上,屈原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人生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依然颇有趣味。
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一杯清茶,一本古色古香的书籍,算是纾解自己困在家中烦闷自娱自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吧。你呢?你又看了什么好书呢?
好看的书很多。在此推荐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王蒙的《青春万岁》,莫言的《红高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琼瑶的《窗外》。另外,《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都可以拜读一下。
疫情期间,我主要工作是做后勤服务工作,做一家人的主厨,做到菜香味好,全家吃得开心和舒适。静心渡过疫情宅家时间,疫情解除宅家措施后,全家每人平均都增重一公斤以上。呵呵!
主要是看了两本书:一是《五谷杂粮》,二是《舌尖上的中国》。研究中国美食,其乐无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