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给明朝有什么影响?
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之一了,在朱棣曾孙朱祁镇时,那是整个明朝最强盛的时候,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然而,总会有人耐不住这份寂寞,明英宗朱祁镇就是这样的,一日酒足饭饱后,王振吹捧道:陛下,您才22岁,以您的威武雄壮,瓦剌听说您去了肯定望风而逃啊,这些大臣看您年轻都不把您放眼里,这正是树立威信的好机会啊.早就闲不住的明英宗一想,拍大腿道,这些内阁一个个成天板着个脸,这次一定都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大王.就这样,带着朱棣留下来的50万大军出征了.
然而,,,,,全军覆没,三大营无一人回来,要不是于谦,明朝可能就此灭亡.多大影响?宦官***被严重打压,某种意义上讲,也给大明续了几年的寿,内阁制重新洗牌,大明朝武将由于太祖,成祖的洗牌,这次土木堡的***,武将集团所剩无几,三大营的覆灭使得军事力量大为削弱,但戍边力量得到提升,但这也给后期的一系列***埋下***,以于谦为代表的文人集团再次实力上升,氏族集团得到强化,这才是压倒明朝的罪魁祸首.
明朝兴起后,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大部分退回大漠,北元分裂成东、西蒙古(明朝称东蒙古为鞑靼,西蒙古为瓦剌),彼此互相争雄,瓦刺向大明称臣以借大明之力打击鞑靼,鞑靼最终被瓦刺击灭,瓦刺也逐年强大起来
瓦刺贪于朝廷厚赏,年年加大来使人数,正统十四年,瓦刺还谎报3000人,实则两千余人的使团来京,太监王振不爽,按实际人数分配赏赐,瓦刺那脾气一上来,土木堡之变就开战了,后来大家都知道的,明军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和撤军时王振的“保家乡田地”政策,明军惨败土木堡,那么 土木堡之变对当时的大明有什么影响呢?
一、皇权争夺激烈
英宗被俘,代宗即位,后来瓦刺放回英宗,皇权之争必然引发,代宗软禁英宗,而英宗最终也是发动***夺回皇位
二、文官势力扩大
随着大量武官阵亡,明太祖明成祖留下的军事集团基本瓦解,空缺位置都由文官代替,文官势力不断壮大
三、宦官集团暂时消沉
随着大太监王振死于军中,以及王振余党被明代宗处死,宦官集团暂时消沉了下去,但随着英宗复位,对过程有功的宦官进行封赏,宦官集团又开始崛起
一、边境政策变化
土木堡之变明朝精锐军队损失惨重,三大营全军覆没,因此,明朝对边境政策也由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守,例九边防御体系
土木堡之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明朝从此由盛转弱,这是明朝国力的转则点。就像“安史之乱”对于唐朝的影响是一样的,可以说这是改变明朝命运的一次战争。
大明王朝传至英宗朱祁镇朝,已历经近百年五帝,尤其经历了祖父朱高枳和父亲朱瞻基的“仁宣之治”,大明的国力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的强盛。此时的明英宗在位看到大好的一片江山估计也会生出万丈的豪情吧。可是,每个时代他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安分的人物存在,此时的不安分的家伙就是他--明朝瓦剌太师也先。
也先画像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也先倾入大明领地,此时的英宗皇帝正年轻气盛,一想到当年太祖朱元璋一生奇战无数,自己身为后裔应该也差不到哪去吧。于是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英宗竟然亲征了,匆匆把两岁的儿子立为皇太子。可是,他没有想到,老朱家打仗的天赋已经在近八十年的太平盛世中已经消磨殆尽。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大明精锐死伤无数,文臣武将消耗殆尽。至于于谦为应对政治危机,拥挤英宗的弟弟为皇帝,后来又被英宗发动***把皇位给夺了回去,这是后话。
明英宗画像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土木堡之变,首先挫了大明的国运;然后损失了大量的文臣武将;最后损失了明朝最精锐的部队神机营。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王朝便向衰弱的深渊走去,无法自拔,纵然中间有一两个皇帝(明孝宗),一两个能臣(张居正)想改变大明的国运,无奈,只能徒劳!
土木堡之变画作
所以“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由盛到弱的转则点,也是大明王朝国运的转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