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里的嫦娥为什么会养只兔子做宠物?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仙娥玉宫秋夜明,桂枝拂槛参差琼”“天冥冥,云濛濛,白兔捣药姮娥宫”“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上有着琼楼玉宇、高五百丈的桂树,居住着服食不死药后飞升的仙女嫦娥,还有蟾蜍和持杵捣药的玉兔。
汉代刘向在《五经通义》中写道:“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尽管月宫一般被称为“蟾宫”而非“兔宫”,但可能因为蟾蜍的形象问题,兔更多地被视作月亮的象征。
按照人们的惯有印象,身为小动物的***,地位自然排在嫦娥仙子之后,唐代人认为它不仅要没完没了地干活儿,还得给神仙提供书写材料:“手题金简非凡笔,道是天边玉兔毛。”
其实,若论起先来后到,***才是月宫最早的主人,嫦娥吃的不死药也仰赖它的加工。明代唐寅在遭“科场舞弊案”被贬后,曾以此为题作诗,隐含不平之意:“月中***捣灵丹,却被神娥窃一丸。从此凡胎变仙骨,天风桂子跨青鸾。”
月中有兔的传说由来已久,它既来自人们对月中环形山阴影的想象,也来自于 现实里兔子擅长繁育的特性,被古人与象征“阴性”的月关联起来。战国屈原在《天问》中写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顾菟”所指动物虽有不同的解释,但最普遍的看法是兔。
而月亮被古人视为西王母所辖,晋代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写:“昆仑月精,水之灵府,惟帝下都,西姥之宇。”“西姥”指的就是西王母。《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主宰人间的生死,“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穆天子传》中描述,“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禹本纪》认为瑶池在昆仑仙山上:“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随着传说的不断完善,西王母以“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的身份掌管不死之药,***则是她座下负责捣药的“工作人员”,如乐府诗中所写:“***取神药若木端,***长跪捣药虾蟆丸。”在汉代的西王母画像石上,可以看到持杵***、蟾蜍经常与西王母一起出现,甚至有的画中***不止一只,且分工明确,有的捣药,有的筛药。按《淮南子》所述,嫦娥窃取了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的不死药后,飞升月宫,同处于西王母的统治之下。因此在古诗里,嫦娥甚至有时得和***干同样的活计:“姮娥捣药无时已”。
月宫里的嫦娥为什么会养只兔子?我的回答可是一本正经,一点也不好笑的。其实,月宫里的兔子并不是一只兔子,它是嫦娥变的,因为她偷偷的服了不死药飞升,所以天帝就罚她,罚她在月宫捣药不止。这样的传说形式,是以前的人对于美好婚姻的憧憬,对那些过错分离的夫妻的痛恨。
所以其实一开始的嫦娥,是被编故事的人编成了一只蟾蜍,相信大家都见过蟾蜍,也就是癞蛤蟆,都知道它是非常丑陋的,也就是暗喻嫦娥奔月的举动是自私的,是被人瞧不起的,比如李商隐就有一首诗说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可能也意识到,有些分离,也并不全是女的错,所以在故事流传中,就改了,改成了天帝罚她变做***捣药。
但是随着时代的向前推进,嫦娥奔月的故事越来越细致,版本越来越多,就变成了月宫里不止有嫦娥,还有一只捣药的***陪着她。故事是说有只兔仙修成仙了,然后被接到天宫去的时候,看到了嫦娥被罚去广寒宫,那个兔仙同情嫦娥的孤单,所以将自己家的小女儿送去广寒宫陪伴嫦娥。
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期望自己不生病,期望有灵药,所以就给月宫安排了捣药的***,还有***会治病等各种传说。
但是我自己想了想,可能是因为兔子是先民们比较好捕捉,畜养,成为美味佳肴之一,所以对兔子就有非常深的喜爱,所以就给它封了一个仙,总之是对美好生活的盼望,所以就折射在古老的传说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