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姓密的吗?
密氏
密姓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1、系自姞姓。商时密侯国系黄帝之裔,亦称密须(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50里),为周文王所灭,以封姬姓。密侯国子孙以国为氏。或为密须氏所改。
2、系自姬姓。密康公之后,国为周共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3、密,春秋时鲁地,故城在今山东费县北密如亭;又春秋时莒邑,故城在今山东昌邑东南密乡故城。居者或以邑为氏。
4、安定密氏,系自羌人,见《通鉴》。
5、西夏人姓。
6、云南兰坪兔莪乡若若人之姓。
为何柳永每次科考都名落孙山?科考几次才中第?
柳永是个风流才子,其一生多次参加科举却名落孙山,这不能不说跟其风流成性有关的。
1002年,18岁的柳永第一次北上京城参加科举,刚走到苏杭二州,就被苏杭美景与青楼歌舞所陶醉,在苏杭二州停留了六年。
其成名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就是感苏杭之美景。
《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就是叹在苏杭游乐之情事。
直到1008年,柳永24岁,在苏杭呆了六年后才进京,看到帝都的繁华盛景与纸醉金迷,其放荡不羁的心又荡漾起来。
1009年,第一次参加科举,因其文章“属词浮糜”,即文章思想空洞,尽写情爱与奢华生活而被淘汰。
在浑浑噩噩中又过了六年,1015年参加第二次科举再次失败。写下了《征部乐•雅欢幽会》这样的失恋情感诗歌,说明柳永已经沉迷在歌酒情欲之中,哪里还有心思和经历读书科考呢?
1018年第三次科举失败。
***年第四次科举失败。在京都开封呆了16年,这16年都在歌酒情爱中度过。这年离开京都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这是与一位叫虫娘的歌妓分别时所作。离开京都后其仍然时常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的浪漫生活。
直到1034年,知命之年的柳永因为宋仁宗放开科举政策,降低录取门槛,才得以金榜题名。
柳永参加科考,四次名落孙山,第五次才及第。
第一次参考,他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适逢宋真宗对华而不实的文风深恶痛绝,诏令主考官“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糜者,皆严谴之!”柳永文辞恰是“浮糜”,故落榜,愤而作《鹤冲天.黄金榜上》。
第二次参考,已经中榜,只因《鹤冲天》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激怒了宋真宗,诏令其“且去填词”,再次落榜。
第三次,其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落榜。
第四次,柳永落榜,愤而离京师,以填词为生。
第五次,1034年,宋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屡屡落榜之士放宽录取尺度。“柳三变与兄柳三接同登景佑元年张唐卿榜进士第”,柳永被授睦州推官,颇有政声,“百姓爱之。”
柳永屡次落榜,根源在于其擅长词作短于政论,故才情有余理性不足,加之个性狂放声名不佳。朝廷开科取士,欲得治国人才而非文学狂士。所以,柳永四次落榜也在情理之中。
个人孔见,不喜勿喷!
因为他第一次进京赶考的时候,迷上了青楼歌妓们的歌舞,之后便天天出入青楼与歌妓们为伍,放松了自己的学习,他认为以他的能力考取功名是很容易的,没想到自己第一次科考就名落孙山,在落榜的悲愤之际,他写下了一首词《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在当时流传很广,最后传入了皇宫,被皇帝宋仁宗听到了,在柳永第二次科举考试中,他的笔试过关了,但是宋仁宗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为由黜落了他,说他政治不过关,且题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