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鹦鹉古诗赏析?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作者】唐·李白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金门】是汉代宫门名;【侍御】是官名;【鹦鹉】是鸟名,种类很多,羽毛色彩美丽,经反复训练,能模仿人说话;先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这首诗说的是落羽的凤凰不如鸡,离开了金銮殿,只好扇动锦衣孤寂哀鸣,枪打出头鸟,谁叫你那么喜欢提意见?那么会说话?那么会作诗?让笨嘴鸟儿妒忌,现如今只好飞回陇西的故林了;
这四句诗既是咏画中鹦鹉,又是写诗人自己,先来看诗的前两句【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鹦鹉羽毛脱落,离开了金殿,独自依托在侍御家的墙壁上哀鸣,实际上是在写自己遭受挫折,从翰林院失意归来,形单影只,前来向侍御史倾诉衷肠;
后面两句【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这两句是说,鹦鹉能模仿人说话,但终究要被遗弃,最后还得飞向陇西的出生之地,实际上也是在说,能言善辩的人敢于陈述意见,但也只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读完整首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中提到的鹦鹉,不是一般的鹦鹉,是从金殿里来的,金殿里的鹦鹉来到此地的原因,一是败羽,二是能言,正因为这样,所以只能孤鸣在野,而且叹息自己失去了锦绣衣装,因为“能言”而“终见弃”,所以只能独自飞向陇西,这是诗人的自比,写鹦鹉的遭遇,其实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怀,自己就是那只败羽而多言的鹦鹉。
描写鹦鹉的古诗词?
有很多古诗词描写了鹦鹉。
鹦鹉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具备很高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性,因此在许多古诗词中被描绘。
例如唐代杜甫的《赤壁怀古》中有“鹦鹉洲渔家,杜鹃啼血窠”,宋代苏轼的《赤壁怀古》中也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些古诗词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让读者对于鹦鹉这种珍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古诗词描写鹦鹉的主题多样,有形象具体描写,也有抒发情感的抒情诗。
+古代文人爱用鹦鹉来描写自己的思想或表达自己的感情,非常形象生动。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雀儿山和鹳鸟的生动形象,抒发了作者的壮志和崇高追求。
宋代苏轼的《蝶恋花·燕子楼》,通过鹦鹉和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遥思故乡,寄托自己在异乡的孤寂之感。
另外,元代郑***的《鹦鹉鸟》、清代袁枚的《鹦儿传》,等等,也都有关于鹦鹉的描绘。
总之,古诗词中鹦鹉的形象描写丰富多彩,更是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1. 鹦鹉行 - 宋代·辛弃疾
舞低杨柳楼心烟,六月天涯已忘。谁见汀洲潮信来,思君不见下渔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咏鹦鹉 - 明代·冯梦龙
春日游园只可怜,摇头晃耳学人言。红泥脚下凌空舞,却笑群翠色莺闲。
3. 咏鹦鹉 - 唐代·祖咏
以下是一些描写鹦鹉的古诗词:
唐·白居易《鹦鹉》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有很多古诗词描写鹦鹉。
经典诗词中有很多对鹦鹉的描写,可能是因为鹦鹉有着鲜艳的羽毛和才华横溢的模仿能力,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喜爱的创作题材。
以下是两首经典的描写鹦鹉的古诗词:1.唐代赵嘏的《恋鹦鹉赋》:“色若鸾皇,文美飞廉。
羽长一尺余,多而杂色。
勾当翠响,称春拟乐。
声如萧管,乍似仙笛。
时出大言,所谓美人,变化无厌,无处不尝。
}2.唐代王之涣的《鹦鹉洲》:“远渚分水自来流,洲前白鹭鹤踟蹰。
鹦鹉洲中春气暖,翠羽婆娑莺啼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