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光绪皇帝短暂的一生?
清朝的光绪皇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外,他的一生可以用“幼年登基、少年傀儡、试图反抗、终归毙命”十六个字总结。 1、幼年登基
光绪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个皇帝,他是上一任皇帝同治的堂弟。
同治皇帝驾崩以后,因为没有后代,所以需要从同宗中关系近的亲属中选择一个人来继承皇位。
因为当时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大权,为了能够继续“垂帘听政”,所以选择了只有4岁的载湉继位,这就是光绪帝。
4岁的小皇帝能够懂什么?国家的权利有一次牢牢的把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
据《满清野史》记载:光绪帝贵为一朝天子,不但每天要面对慈禧太后的训斥,而且一日三餐的饭食放在远处的多日不予更换,甚至都腐臭了,近处的虽未腐臭,也是多次加热的剩饭。
光绪皇帝的童年是悲惨的!
依据清朝祖制,皇帝幼年登基,16岁亲政。光绪亲政后,慈禧并不甘心,***取了多种方法限制光绪的权利,仍然实掌大权。
一方面将自己的侄女立为皇后,利用皇后和大太监李莲英控制、监视光绪。
一方面要求光绪每隔一日要到自己宫里给自己请安,同时汇报政务,听候训示,国家大事小情都要请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光绪亲政后,一直试图摆脱慈禧的控制,想要有所作为,挽救自己和国家的命运。
清同治帝死后无嗣,慈禧太后选定醇亲王次子载湉,来继承皇位。醇亲王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夫,载湉是慈禧的亲侄子,与同治帝平辈,当时只有四岁,慈禧下㦤旨,迎他进宫入继大统,这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开始在毓庆宫读书。他读书十分用功,慈禧曾夸赞他:"实在好学,坐、立、卧皆诵书及诗。"
与此同时,慈禧也对光绪严加防范和控制,派心腹太监寇连材前去监视光绪,谁料寇连材为聪明好学的光绪所感动,竟冒死进谏,极言皇上英眀仁孝,请求太后宽容相待。慈禧闻言震怒,将其仗刑后斩首。寇连材生前记有笔记,其中一段话可见慈禧太后是如何处心积虑地控制和操纵光绪帝的。
此文如下:"西后待皇上无不疾声厉色,少年时每日呵斥之声不绝,稍不如意,常加鞭挞,或罚令长跪。故积威日久,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胆为之破。"
由此可见,光绪帝的童年、少年时期是如何渡过的。贵为天子,当然衣食无忧,但他的精神和肉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伤害。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的光绪帝成人之后,迎接他的又是什么样的人生呢?
光绪十三(1887)正月十五日,光绪帝开始亲政。表面上慈禧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际上仍把持着国家政务,光绪帝每日必须亲自向她奏报政务,听候训示,如遇大事,更要随时请旨。慈禧太后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帝的权力,国家大事她一人独揽;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及其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帝的言行和行踪。
光绪帝在位三十四年,名为皇帝,实际上做了慈禧三十四年的傀儡。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帝坚决主战,但实力不济的大清帝国最终还是己失败告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巜马关条约》,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甲午战争的惨败,让这个有名无权的皇帝十分愤慨,然而又是多么的无可奈何……
中日战争失败后,光绪帝确实想干一番事业,他要通过变法让国家富强起来。同时也想通过变法掌握国家实权,他太想太想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了。
在慈禧太后答应在"不违背祖宗"的前提下,可以实行变法。
小编首先感谢悟空邀请:小编知识所限回答如有错误请谅解,“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在位三十四年。“光绪帝”在位间也想做“变新法”的“开明君王”,“光绪”在历史上的形象是比较软弱的,备受“慈禧太后”压抑的不幸的一个皇帝,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他其中的一面,他的性格中还有着完全相反的一面,就是暴躁、偏执等极端的性格,“光绪”在执政后的很多事情光绪帝都是以自己的心性来处理事情,为了不让大臣们反驳,他的很多圣旨都是不经过商议,直接下达,在当时的戊戌变法中,“光绪”在一百零三天下圣旨二三百条,是让人所震惊,“光绪”不顾任何后果的变法也只是停留在,难以实施,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在位者的性格也是息息相关的,也是因为光绪帝这样的性格导致了之后的改革失败,逐渐走向衰败。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