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飞鸽传书是怎么做到的呢?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例如我跟用户是朋友,我跟友人当然住在同一个地方,后来我要去别的地方了,我就带着家乡的鸽子离乡背井,有天我有事情要联络友人,我就把字条放在鸽子脚上一种专门放信的东西的里面,再把鸽子放出去,鸽子就会飞到家乡去,友人就会发现那只鸽子和我的信,雁子也是,她们都是利用鸟类的习性。
飞鸽传书
鸽子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很灵敏,而且特别恋家,这是它们先天具备的优势。但要成为一只信鸽,主要还在于训练。饲养信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放翔、竞赛与使用。要想获取理想的信鸽,除了精心选育良种与科学饲养管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训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信鸽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特点和“条件反射”原理。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锻炼、提高鸽子的素质,发挥其固有的生物学特征与特长,从而具备完成各种通信和竞翔任务的基本要素及条件。训练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基本训练、放翔训练、竞翔训练、适应训练和运用训练。训练原则上应从幼鸽抓起,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白天到夜间、由基础训练到专业训练,总之由易到难进行。下面就训练的基本内容分类详述。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了。我国也是养鸽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
在古代飞鸽传书并非如同电影里一样,随便放只鸽子,想给谁送信它就飞到谁家。鸽子没有这么万能,不然的话也不会发明电报了。使用信鸽来传递信息主要依靠的是信鸽恋家的特性,受过训练的信鸽无论被带去何处,当你放飞它的时候,它都能找回家里。人们就是利用这一点来利用信鸽传递信息。在固定收信的地点饲养信鸽,然后由人带走信鸽,在需要报告情况的时候放飞信鸽。
那么鸽子为什么可以在陌生的地方找回家呢?有做过实验,在鸽子头顶和脖子上绕几匝线圈,然后用小电池进行供电,这样鸽子的头部就会产生一个均匀的附加磁场,然后在阴天被放飞的鸽子就会向四面八方乱飞找不到回家的路。这个实验表明了鸽子可以依靠地磁场来进行导航。而之所以在阴天放飞的鸽子才找不到回家的路,是因为鸽子不仅仅可以靠地磁导航,鸽子能栓测偏振光,所以在晴天鸽子能够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调整飞行的方向,根据体内生物钟的时间来对太阳的移动进行相应的校正。
饲养并培育信鸽,目前文献记载中是我国最早开始使用的。写过著名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的唐朝宰相张九龄是目前发现文献中最早饲养使用信鸽来进行传信的人。在唐代的《***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专门一个“传书鸽”德章节,书中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