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三姓家奴你知道哪些?
三姓家奴,大家熟悉的吕布就是三姓家奴的代表。为人反复,见利而忘义。
吕布本是丁原的义子,但是后来在董卓带兵进京之后,欲废立皇帝。丁原觉得董卓无理,于是两人发生矛盾。
本来董卓当时就想除去丁原,但是看到吕布在丁原身后威风凛凛的战着,就没有动手。
之后听到吕布晓勇,就想得到吕布,于是就送吕布礼物,并收吕布为义子。吕布看到有利可图,没多久就把自己原来的义父丁原杀死。
后来董卓乱政,司徒王允有对吕布实行美人计,反间计,连环计。最后吕布又把这个义父董卓杀了。
吕布,本姓吕。后拜丁原,董卓为父。三姓家奴。
作为一个喜欢历史的历史学渣,之前一直担心头条所谓“垂直度”的问题没有往历史方面靠拢。今天试试发一篇关于东晋那些男人的故事。
说到三姓家奴,一般人第一印象就是吕布。但是今天讲的这位他可比吕布牛多了。他叫刘牢之。关于他的出生年月已经无据可考。只知道他死于公元402年
刘牢之出身军事世家,从爷爷刘義辈起就是带兵打仗的。爷爷曾经在晋武帝司马炎就官拜北地太守和雁门太守。刘牢之的父亲叫做刘建,据说非常有将才,官职做到了征虏将军。北地太守和雁门太守。刘牢之的父亲叫做刘建,据说非常有将才,官职做到了征虏将军。军人世家出身的孩子,只有在战争年代才能拥有自己的舞台。很荣幸!刘牢之等到了。
公元383年,野心勃勃的符坚想一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发动了侵略战争。东晋名相开府招兵,刘牢之投奔至名将谢玄麾下,参加北府兵任参军一职。北府兵作为一只北方流浪而来的队伍从来只认强者。刘牢之用自己的勇猛和战功赢得了这只军队的信任。淝水之战时,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在洛涧大破前秦大将梁成,苻坚失败之后,刘牢之率领军队贡献了谯郡;因为他战功赫赫被任命为龙骧将军、彭城内史,赐封武冈县男。在谢玄离开后成为了北府兵的实际领导人。
而在东晋的士族眼里,他刘牢之甚至整个北府兵都只是一群看家护院的狗。北方如果有入侵就开门放狗好了。这些流浪狗直接给根骨头就安静了。北府兵作为一只流浪的队伍似乎也觉得这没什么不妥,有口饭吃就行。于是北府兵参加了整个东晋一百多年的所有战斗。每个战争结束之后都会带着战利品滚回京口。也就是这样一只猪狗不如的队伍最终埋葬了风雨飘摇的东晋朝廷。这个掘墓人就是东晋的那些士族们。
刘牢之背叛的第一个人叫王恭,太原士族王氏后裔。王恭初任佐著作郎,但他及后因为官小而不能彰显其才能和志向而称病辞官。后又任秘书丞,将要转任中书郎时父亲王蕴去世而无法受命。服丧后,先后任吏部郎、建威将军、丹杨尹、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后来与执政的司马道子宠子王国宝关系龌蹉。孝武帝担心日后二人今后反目影响国家稳定。让王恭、郗恢等人出外作外藩。太元十五年(390年),王恭担任都督兖、青、冀、幽、并、徐及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前将军,兖、青二州刺史,***节,镇守京口。按当时的说法就看狗的门倌。
六年之后,作为中间调停人的孝武帝去世,司马道子和王国宝执政,他们的矛盾正式爆发。王国宝打算找个理由招王恭入朝,然后伏兵杀之。王恭也想带兵入健康来个清君侧。结果因故未能成行。隆安元年(公元3***年)王恭不想等下去了,直接找到自己盟友荆州刺史殷仲堪一起起兵讨伐王国宝。最终王国宝被杀第一次王恭起兵取得了漂亮的战果。而司马道子在经历过这场叛乱之后,也决定任用心腹执掌外蕃州镇。结果这项政策惹怒了当时的军区大佬们。他们公推王恭为盟主起兵反对司马道子。正在司马道子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的儿子看出了王恭的软肋。命庐江太守高素策反刘牢之,并许以事成后以王恭位号授予刘牢之。当时王恭参军何澹之将此情报告诉王恭,但王恭以何、刘二人有仇隙而没有相信,但却设酒宴款待刘牢之,当众拜其为兄,并将手下精兵都交给刘牢之,以其为前锋。但当刘牢之到竹里后,刘牢之杀死帐下督颜延并投降朝廷,并命儿子刘敬宣和东莞太守高雅之进攻王恭。当时王恭正在出城打算阅兵,就被刘敬宣截击,部众溃败。王恭打算返回城内时又发现城门已被高雅之关上,唯有骑马逃奔曲阿,但又因不习惯骑马而令大腿内侧长了疮,碰巧遇着故吏殷确,以船打算送王恭到桓玄那里。到长塘湖时,因被人告发而被捕。被杀前曾经说过自己的失败是太容易相信别人。这句话当时传到司马父子耳朵里的时候,只是呵呵一笑。他们没想到这句话在几年之后就应验了。
经过三年的战争整合,当年参与叛乱的军镇大鳄都已经被消灭。朝廷在沾沾自喜之后突然发现自己身旁已经站着两个大鳄。西边的桓玄和北边的刘牢之。司马元显还想用当年对付王恭一样的方法去吸引西边和北边的两条鳄鱼打起来。只是他没想过,自己所代表的朝廷已经变成了体弱多病的老头。养狗的人最终被两条狗活活咬死。解决掉司马父子刘牢之也看得出来,下一个要被解决的人是自己。然而一个人当狗久了,再咬向主人的时候内心还是害怕的。心大胆小、裹足不前,最终连自己赖以起家的北府兵都离他而去。他就像悲凉的前代狼王,背叛了主人、背叛了队伍、最后被全世界背叛。最后只好一条白绫解决自己的一生。
三姓家奴的出处来自于《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先后认丁原、董卓为义父,因此被张飞骂作“三姓家奴”。(这是罗贯中的文学创作,因为真实历史中的吕布与丁原并非父子关系)
历史上朝代变换最混乱,最考验忠义的莫过于明朝灭亡的1644年,仅仅就在上半年,北京居然前后换了三个主人:崇祯、李自成、多尔衮(顺治)。
从1644年开始,无数大小汉奸粉墨登场,先是为大明***,随后又恬不知耻的投降李自成,接着清兵入关,又投降满清。
他们可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三姓家奴”,这些人后来大部分都被编入了《贰臣传》、《逆臣传》。
比如吴三桂,一度投降李自成,后又投降满清,最后又兴兵造反。
但是我今天想要重点说说山西大同总兵姜瓖,他的哥哥姜让是榆林总兵,弟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可以说是受明朝大恩,但是姜家却对不起大明。
姜瓖可以说是明末清初,最为典型的忘恩负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大同是北京的西大门,作为京城的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明朝在这里不仅设立了巡抚,还有总兵驻军。但是在李自成进军北京的途中,姜瓖却主动献城投降。紧接着,宣府总兵王承胤也把降表送给了李自成,然后昌平、居庸关守将也跟着投降。
就这样,北京彻底失去屏障,大顺军顺利杀到北京城下,崇祯因此殉国,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