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关陇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
与其说隋唐关陇集团是组织,不如说这是后世史学家对于当时政治场上的特殊现象进行一种概括性的表述。关陇集团前身为北魏边地六个军镇,当时北方游牧部落柔然强盛,孝文帝为拱卫当时的首都平城而设此六镇。但是自孝文帝迁都至洛阳以及大力推行汉化以后,北魏贵族受中原文化影响日深,加上首都已不再需要六镇的保护,所以渐渐开始轻视、苛待这些留居北方的军镇。饱受歧视的六镇愤怒之中发动起义。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边地一时俱反,北魏陷入混乱当中。朝廷为平定叛军,不得不鼓励各地豪强自主招兵,帮助朝廷勘定叛乱。最终豪强形成尾大不掉的趋势,北魏各地涌现出了大大小小的军阀,朝廷影响力日渐衰落。尔朱氏在混乱中脱颖而出,渐渐成为最强大的势力。但尔朱荣的暴虐遭到各方不满,孝庄帝设计诛杀尔朱荣,尔朱氏又进宫将孝庄帝诛杀。尔朱荣手下大将高欢趁乱而起,一举诛杀尔朱氏,拥立元修即位皇帝,成为北魏朝廷的实际控制者。
关陇豪强眼见关东闹成一片,惧怕高欢坐大以后兴兵讨伐他们,所以立马抱紧在一起形成联盟。贺拔岳在关中积极招揽豪强,渐渐建立出关陇集团的雏形。高欢害怕关陇势力被整合起来,便***用分化政策,离间侯莫陈悦与贺拔岳的关系。最终侯莫陈悦杀死了贺拔岳。关陇豪强群龙无首之际,又拥戴宇文泰成为新的领袖。宇文泰平定了侯莫陈悦,稳定住了关陇。傀儡皇帝元修则逃出高欢魔爪,奔向长安,得到了关陇豪强的拥戴。
(高欢)
关陇集团,是史学宗师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概念”,对西魏北周集中于陕西关中、甘肃陇山一带的门阀军事势力作出的精辟论断!
公元535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王朝,其中西魏宇文泰为了对抗东魏,创设了府兵制,以八柱国、十二将军为其将领,这些人都是武川出身,成为西魏以及后来北周的统治层。
“柱国”意为军队高级统帅,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
我们看看其中几位:
1.宇文泰。北魏末年,宇文泰随父加入鲜于起义队伍。起义被尔朱荣镇压后,宇文泰成为贺拔岳麾下。贺拔岳遇害后,宇文泰被推荐为首领,率众攻灭侯莫陈悦、曹泥,统一关陇。永熙三年(534年),杀孝武帝。次年,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都长安。从此宇文泰专制西魏朝局22年。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号其墓为成陵。宇文泰死后次年,其侄宇文护迫西魏恭帝禅让,由宇文泰子宇文觉即位天王,建立北周。
2.李虎,唐高祖李渊祖父、唐太宗李世民曾祖。
追随宇文泰平定叛乱,并抵抗东魏进攻,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拜为太尉,封陇西郡公。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因病去世。北周保定年间,追封唐国公,谥号为襄。武德元年(618年),其孙李渊建立唐朝后,追谥为景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康陵。
3.李弼,李密曾祖父。
永熙三年(534年),投靠宇文泰,任秦州刺史。后随宇文泰击败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又与贺拔胜攻克河东,平定汾州、绛州。大统十四年(548年),平定稽胡的反叛,官升太保,加柱国大将军衔。
北周明帝元年(557年),李弼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北周朝廷追封李弼为魏国公,谥号为武,配享太祖庙庭。
北周武帝攻灭北齐,统一了华北,却在统一全国前病逝。其子北周宣帝行事乖戾,继位后不久即禅让予七岁幼子北周静帝,自诩为太上皇而耽于游乐,政事全交给天元皇后杨丽华的父亲,外戚杨坚(即后来的隋文帝)。北周末期,军事将领已由***占多数,杨坚得以轻易地篡夺***,建立隋朝。
杨坚之父杨忠为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坚之妻独孤伽罗( 即后来的独孤皇后)更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七女。可见关陇集团各家族之间经由通婚强化了联系,政治影响力更形提高,隋取北周而代之不过是关陇集团内部的一次权力移转。
关陇集团作为核心,基本上主导了隋至唐初期的政治格局和走向,这段时期门阀政治的特征十分明显,改朝换代并不影响关陇集团的政治地位。隋代虽已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寒门与庶族士人逐渐参与政治,但多不居显位,难有大作为。
自南北朝以来,社会便流行以门阀评定一个人的地位高低。唐初世族主要有四大门阀且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姻;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众多世族大家之中,以山东七姓十家(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最为显贵,就连唐初名臣房玄龄、魏徵、李昉等人均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