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奇人物祢衡该不该死?
祢衡是三国时代的名士,祢衡年少时就已经很有文***和辩才,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也是个很有性格的人,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这样的人恐怕没有人会喜欢,所以他只有两个朋友,就是杨修和孔融。
孔融曾向曹操推荐祢衡,结果祢衡装狂,并且辱骂曹操,曹操生气了,让祢衡做了鼓吏,结果他演了一部击鼓骂曹的好戏,不仅把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还把曹操手下的人骂了个遍,包括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曹操更生气了,但曹操不敢杀祢衡,因为祢衡是名士,曹操之前杀过兖州名士边让,结果带来的麻烦够大了。曹操只能将祢衡忽悠到刘表那里,刘表对名士是相当尊重的,祢衡不识趣,又开始侮辱刘表,刘表忍无可忍,又把祢衡忽悠到黄祖那。祢衡死性不改,又骂黄祖,黄祖怒了,不忍了,然后把祢衡杀掉。
由此可以看出,祢衡这人虽空有一身才学,但性格有问题,狂妄自大,傲慢无理,不懂礼仪,这样的人无论是谁都无法容忍。但即便如此,我不认为祢衡该死,我认为曹操和刘表的作法是对的,黄祖杀了祢衡是个错误的选择。原因有两点:
1.祢衡当时的名士,名士是士林中拥有很高的地位,甚至在整个社会中也是地位超然,得到别人的尊敬,社会各阶层的人都盲目追随名士。***名士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正如上所说,曹操之前杀过兖州名士边让,后果是兖州各阶层的人都在反对曹操。在曹操攻打徐州和宛城的时候,兖州都有人在造反,拖了曹操的后腿。
2.作为领导者应该有广阔的胸襟。祢衡也就是嘴贱骂人而已,他也没有违规犯法或做过其它坏事。虽然被骂也是恼火,但曹操、刘表都是一方诸侯,应当有容人之量,不喜欢就把祢衡打发走就是了,用不着***。当然曹操、刘表确实是把祢衡打发走了,相比之下,黄祖就显得心胸狭窄。
有人说曹操忽悠祢衡去刘表那,其实是想借刀***,让刘表杀死祢衡,结果刘表又把祢衡忽悠给黄祖,我个人并不赞同这种说法,不过这是话外题。
祢衡是汉末一位名士,也是个怪才,由于他过于张扬,过于愤青,后来被黄祖所杀。那么祢衡该不该死呢?他的确得罪过很多人,包括曹操、刘表等,此人着实不知趣,但情不致死。下面,我就把祢衡之死的来龙去脉,简单说一下。
祢衡打小时候就博览群书,才华纵横,辩才无碍,不过是属于愤青类型,恃才自傲,目中无人,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是个清谈家。他跟别人都合不来,唯独与孔融关系特别好。
当时孔融被曹操任命为将作大匠,略相当于建设部长。孔融也是个清谈家,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觉得祢衡很了不起,便推荐给曹操。岂料祢衡一来就辱骂曹操,摆出一付不把当权者放在眼里的架式。也许他的性格就是如此,怎么看别人都不顺眼;也许他这样做,只是想博眼球,捞得虚名。其实他适合在大学里当一名口沫横飞的讲师,而不是在政坛上逞能。因为像他这种人,心胸太狭隘,与谁都不能合得来。
曹操本是心胸宽广之人,也不禁对祢衡的辱骂大为光火,他恨恨地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要杀他,就像杀老鼠麻雀一样容易。只是想着此人有点虚名,若杀了他,别人会说我没有容人之雅量。”
当时在各州军阀中,刘表出身于清流派,最为儒雅,曹操便把祢衡打发到刘表那儿。
祢衡去了后,刘表对他敬重有加,引为上宾。祢衡这次也学乖了,便大拍刘表马屁,称他的仁爱精神,比起周文王也丝毫不逊色。可是对于刘表的手下,他又摆着一付盛气凌人的臭架子,动辄冷嘲热讽。这些人也不是吃素的,便在刘表面前大肆诬陷祢衡,无中生有,挑拨是非。刘表大怒,遂动了杀心。
刘表向来有养士之美名,他想的与曹操一样,若这样杀了祢衡,恐遭人横议,便想了个主意,把祢衡送到江夏太守黄祖那儿。
黄祖自从射杀孙坚后,便成为荆州最重要的一员战将。想到祢衡乃是州牧刘表推荐来的,起初黄祖对他也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的。祢衡便有点得意忘形,那股愤青劲儿又上来了,他居然又当众辱骂黄祖。虽然史书没写祢衡怎么骂的,但写到他骂曹操、黄祖,都用了一个“辱”字,显然带有敌意的攻击。黄祖可不是曹操、刘表这样注重名声的人,老子待你不薄,你居然敢羞辱老子,他恼羞成怒,把祢衡给杀了。
祢衡就是古代版的喷子。
他嘴巴就像喷壶一般,见谁喷谁,见到同事,喷同事;见到领导,喷领导;见到陌生人,也去喷一把。似乎他这张嘴,除了用来吃饭,就是来喷人的。
不过,祢衡嘴巴也有不喷的时候,一是睡觉时;二是见到孔融和杨修。孔融和杨修是祢衡的朋友,难以想象,祢衡居然会有朋友。
当然,喷子与正常人不会成为朋友,但喷子与喷子可能会成为朋友的。孔融和杨修也是喷子,是当时社会的愤青,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
因为志趣相投,他们三个走到了一起,惺惺相惜,恨不得来个桃园三结义。因为与时代格格不入,他们的结局都很惨,而且死因都与曹操有关。
其中,孔融和杨修是曹操直接杀掉的,而祢衡死于曹操借刀***之计,也算死于曹操之手。如此说来,三个喷子都是被曹操杀的。
祢衡都骂过谁呢?最后又是谁杀了他呢?
祢衡在孔融极力举荐之下,来到了曹操这,向曹操施了一礼,但曹操却并未赐座,祢衡来了气,于是开喷了,直接来了句:“咦,这地方这么大,咋没人呢?”
曹操反问道:“满屋子英雄,怎么说没人呢?”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是发生在祢衡和曹操之间的。
祢衡是孔融推荐给曹操的人才,但是俩人一见面,祢衡果断开启了群嘲模式:
祢衡仰天叹曰:“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操曰:“吾手下有数十人,皆当世英雄,何谓无人?”衡曰:“愿闻。”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智深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安得无人?”
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壮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初见曹操,因为曹操不命坐(不请他落坐),就将曹操的手下辱骂一通,骂人家全是废物饭囊,吹嘘自己“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祢先生还是一位勇敢的天体主义先躯者,曹操大宴宾客,他当众脱下衣服,“***而立,浑身尽露,举客皆掩面”,曹操叱何太无礼?他仍慢吞吞穿衣,说“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想必他对自己的身材还是挺有信心的。
此时曹操正在广纳贤才,祢衡的名声很大,杀他恐怕不利于继续招揽人才,曹操心想,这种大神还是交给其他人吧,我们俩之间不适合呀!于是曹操就把祢衡送给了刘表。
祢衡在刘表的地盘呆了一段时间,让人没想到的是,祢衡又和刘表有了矛盾,刘表又想,这种大神还是交给其他人吧,我们俩之间不适合呀!于是,刘表把他送给了黄祖。
黄祖也接受了他,刚开始,祢衡表现很好,帮助黄祖处理政务,时间久了,祢衡又犯毛病了,狂妄症犯了,口出狂言,让黄祖无法下台,而黄祖这个人,急性子,脾气大,可不惯着他,就下令把祢衡杀了,祢衡死的时候,才26岁。
在三国那个时代,你如果有奇谋,能出谋划策,指点江山,那么你可以狂妄。亦或者你武力超群,兵马娴熟,那你可以狂妄。
而不自量力的狂妄,只能是自己作死!
徐悲鸿曾说“人不可以无傲骨,但不可以有傲气”,还有人说:“人生如演戏,要掌握好火候,拿捏好分寸,千万别过了,过了就会惹上麻烦。
这话没毛病,三国奇人狂士祢衡就演砸了,26岁时被人宰了,究其原因就是他那张“大嘴”惹的祸!
说实话,祢衡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从小看着他长大,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小的时候我经常见他拿着一个书写板,走到哪写到哪。
如果仅仅文***飞扬,那不过是一个学霸而已,但祢衡是一个全才的人物,他还有超乎常人的文艺细胞,他的“架子鼓”打的相当棒,鼓点儿快而不乱。
这也许是祢衡狂妄的资本。
有句话叫做:“能力的人脾气也大”,祢衡能力太大了,他看不上当时所有的名人。比如他说当时的名士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陈群、荀彧是猪狗,唯一能看上的人只有两个――杨修和孔融。
从历史来看,祢衡和杨修、孔融是好朋友再正常不过了,因为这三个人都是“愤青”,都是社会的“喷子”,这三人没有别的特长,只会喷社会,喷时政,喷领导。
我们都知道曹操这个人很爱才,他早就想把祢衡收为己用,多次征召他进京为官,祢衡不仅不领情,还口出狂言说曹操的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