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嘴龙化石属于几级保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鹦鹉嘴龙又译鹦鹉龙,在希腊文意为“鹦鹉蜥蜴”,是角龙下目鹦鹉嘴龙科的一属,生存早白垩纪的亚洲,约1亿2320万年前到1亿1000万年前。鹦鹉嘴龙和原角龙、三角龙等恐龙都具有一张类似鹦鹉一般带勾的鸟嘴,科学家由它的体形及生存年代来推断,认为鹦鹉嘴龙可能是大部分角龙类恐龙的祖先。
鹦鹉嘴龙是肉食动物?
鹦鹉嘴龙不是肉食动物,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因生有一张酷似鹦鹉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鹦鹉嘴龙最长可达2米,一般体长在1米左右。鹦鹉嘴龙的所有种都是类似瞪羚的二足、草食性恐龙,特征是上颚高而强壮的喙状嘴。至少有一个种,尾巴与下背部有鬃毛状的结构,可能作为展示作用。
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的小型食草恐龙,食物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它体长2米,与红山龙、棒爪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1.19亿年-***5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
2、化石:鹦鹉嘴龙化石最早发现于蒙古国,后来泰国、中国山东、内蒙古、甘肃、新疆都出土过,目前已经发现超过75个鹦鹉嘴龙的个体化石,其中有接近20个是完整的头颅骨与骨骼。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专家推测鹦鹉嘴龙是角龙下目鹦鹉嘴龙科的一属,生存早白垩纪的亚洲。
3、食物:鹦鹉嘴龙虽然拥有锐利的牙齿,但这是用来切割、切碎坚硬的植物。另外,鹦鹉嘴龙并没有适合咀嚼或磨碎植物的牙齿,它主要靠吞食胃石来协助磨碎消化系统中的食物,所以经常能在鹦鹉嘴龙的腹部位置发现胃石,有时超过50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