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夜市上都有哪些好吃的,有没有流传下来?
小编是个吃货,如果让我选一个朝代穿越,我毫不犹豫选宋朝,因为宋朝夜市小吃摊上的小吃实在太诱人了。
有人可能立马要喷了,***小编,古代实行宵禁哪来的夜市,做梦吧。
nonono,古代有宵禁是不***,可宋朝偏偏是个奇葩,人家的夜市就是照样红火。烤羊腿、桂花糕、炸大虾,样样不少,再来上一壶小酒,美滋滋的。
有人可能要说,你个吃货,宋朝积弱,干嘛***越到***,繁华如梦万邦朝贺的***,不仅能吃到中原特产还有一些异域风情的食物可以品尝呢。
可是小编觉得,***再繁华那也只是当权者的天堂,那些异域风情的食物平民百姓是基本没机会品尝的吧。唐朝城市实行坊市制度,人们居住的坊和作为市场的市是分开的,太阳快下山暮鼓就敲响了,暮鼓一响人们就必须像圈养的牛羊一样回到自己的圈舍,街上只剩下巡逻的坊丁,如果违反宵禁随意走动那是要治罪的。那时候即便有夜市,也是偷偷摸摸的。
宋朝不一样,可能宋朝的皇帝也是吃货,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皇帝居然给京城开封府下了个诏:“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这就相当于给城管下了死命令,不许取消夜市。不取消夜市还得有人来吃啊,从此宋朝的宵禁基本名存实亡了。
皇帝带头搞夜市,老百姓岂能不热情高涨,据记载开封的夜市一下子就繁荣起来了,光京城就有20多处夜市摊子,最嚣张的开到了皇宫东华门的门口,可能是宫里的太监宫女侍卫们都好吃,据说这个夜市摊子是当时最红火的夜市。
宋朝人蔡绦的《铁围山丛谈》中记载了一个细节,可以印证当时的夜市有多繁华:“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意思是说夏天到处是蚊子,唯有马行街没有蚊子,因为这里的夜市到处是油烟把蚊子都熏跑了。
关于我国古代夜市的起源,目前学界依然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夜市最早起源于唐朝中晚期,有的学者认为在汉代就出现了最早的夜市,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大家对于“夜市”的定义理解不同。但在可考的典籍中,关于汉代的夜市大多也都是一些在夜间经营的酒馆,跟咱们现代人理解的夜市还有着相当的差距,所以充其量只能算是夜市的萌芽。
但不管对夜市萌芽的争论如何激烈,关于夜市在两宋盛行这一点却无人能否认,由于取消了宵禁,北宋和南宋的首都开封(汴京)和杭州(临安)在当时真正变成了不夜城,夜生活高度繁荣。由于坊市合一,这里的夜市没有了营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从晚集到早市,从固定商圈到流动街摊,从饮食服务到文化休闲活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夜市的繁荣也彰显了宋代城市化进程和商品经济的成熟程度。
宋代的夜市分为商业夜市和文化夜市两种。在商业夜市里,货品充盈,品种繁多。宋朝夜市的营业时间也相当灵活,有早晚都营业的商店,像汴京潘楼街的商店,晚上卖些冠梳、珍玩等等,清晨开始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有定点设摊位的、还有用推车卖货的,更有一种服务性行业专为“上早班”、“下夜班”的人卖茶水、洗面水和点心。文化夜市上就是一些酒楼茶坊的音乐演唱、瓦肆勾栏的杂剧伎艺表演和夜游天街观队舞的演出。
说到夜市上的食物,那更是三天三夜都列举不完。大宋朝的早市和晚市都相当发达。汴京街上的店铺大多在四更天就开始卖早点了,每份也不过二十文,有粥饭和点心。因为蔬菜的腌制工艺在宋朝已经相当成熟了,所以当时早点铺上就已经出现了什么醋姜、辣萝卜、拌生菜、盐芥等等小菜品,品种之丰富一点都不输现在的咸菜。早饭饼配咸菜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吃着咸菜,当然要有大饼配着才舒坦。宋朝的饼食里最好吃的大概是一种环形的炸饼子,也就是现在咱们北方人熟悉的早点“炸馓子”,这种食物的历史相当悠久,做法是用面粉、油、鸡蛋和好,拉成细细的面丝,放在油锅里炸,金黄酥脆的时候捞起来晾凉,美味绝伦。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吃到了一个老太太做的炸馓子之后就诗兴***,随手作了一首诗“牵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未睡知轻重,压扁家人缠臂金。”后来,早餐用粥、饼子来配咸菜的吃法也是流传到了现在。
根据《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中的记载,夜市中卖的食物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且在当时已经有了明显的南北口味之分,其中写道“北食则巩楼前李四家、段家熝物(相当于今天的卤水食品)、石逢巴子;南食则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屈指”。各种小吃,冬夏季节也不同。夏季多卖冷食和甜品,有麻腐、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药木瓜、杏片、梅子姜、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滴酥、紫苏膏等等。冬季卖的多是热食,旋炙猪皮肉、野鸭肉、煎夹子等等,价格也非常便宜。(《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
宋朝的好吃的太多了,宋朝的城市打破了唐朝的街坊制度。
在宋朝以前像长安这种大城市卖东西都是分成一个个的坊的,坊中只经营一类商品,所以木兰辞里花木兰替父从军,***买各种从军用品时才会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因为卖的东西都是分散在各个坊市里的。
到宋朝,打破了这种方式结构,唐朝时街上是没有小贩在卖东西的,像武大郎这种靠卖炊饼维持生计的小贩,在唐朝是不存在的。
到了宋朝集市兴起,一趟街上既有各种高端的买卖,比如绸缎古玩,也有各种小吃美食,一条条街道充满***间的烟火气,在这样的环境中,像武大郎这种卖炊饼的小贩,或者恽哥这种卖梨的小贩才有存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