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了保住相位做了什么不义之事,如何评价他呢?
李斯,出生在小户人家,师从儒家荀子(荀子说是儒家,还不如说是法家,法家讲究的是霸王之道),依靠吕不韦的关系进入秦宫,面见了秦始皇,从此以法家的霸王之术,帮助秦始皇治理朝政,为统一六国积累征伐的***。
统一之后,也是帮助秦始皇制定了一些列的国家核心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为保证中国至此之后一直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对未来国家走向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是,李斯之所以会拥立胡亥为帝,而与赵高一起通过沙丘之谋,就是因为赵高蒙骗李斯,太子天性仁慈,非常不喜欢李斯和他父亲那套法家的霸王之术。因此赵高对他说,蒙恬是太子的心腹大将,有战功,退却匈奴三十里。如果扶苏登基为帝,则一定会将丞相之位留给自己的心腹之人蒙恬,所谓一代朝,一代臣。不如,我们就此立扶苏为帝,你我皆可富贵。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事情。
对于李斯拥立胡亥为帝,完全是李斯个***力欲望太大所造成的后果。就像他知道赵高和他密谋时,他自己的所说的“这是亡国之举”但是赵高一说关于李斯的个人切身利益的时候,李斯就完全抛弃了自己的操守。其结果,李斯不但没有保留住自己的富贵,还被赵高陷害,身首异处,落得惨死的结果。
李斯作为秦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其一生信奉自己“老鼠哲学”,因而对权力始终念念不忘。秦始皇时期,他全力辅佐秦始皇推行中央集权制,而在秦始皇去世之后,却由于贪恋权力,先后犯下两大罪状,最终将秦国拖入深渊。可以说,秦国二世而亡,李斯同样负有一定责任。
△《楚汉***》中的李斯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出巡途中的秦始皇于返程途中,突然在平原渡口病倒,于是大队人马迅速向咸阳赶回。然而,秦始皇的病情却日益严重,甚至数度陷入昏迷,最终在队伍行进到沙丘时病势。
△秦始皇东巡归途中病逝
当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秦始皇幼子胡亥前去探望时,却发现秦始皇已经去世多时。在储君未立的情况下,秦始皇突然暴崩,情形可以说万分紧急,李斯为避免意外,于是隐瞒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将尸体安放在一辆既能保温又能通风凉爽的车子中,百官奏事及进献饮食还像往常一样,宦官就***托皇帝从车中批准百官上奏的事。
这种情形下,赵高找到胡亥,表示愿意拥立其为帝,胡亥终被说服。赵高招儿又跑去找到李斯,劝说李斯与自己一起拥立胡亥。事实上,此时的形势已经由不得李斯,秦始皇死后,身为秦始皇儿子的胡亥和身为中车府令的赵高已经成为了这支队伍的实际统率,身为丞相的李斯实际上更多起到的是稳定朝局的作用。
△李斯被赵高所说服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关于李斯的一个故事说起:据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有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原文翻译:有一次,李斯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厕所来,它们都赶快逃走;但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交配,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李斯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
李斯,师从荀子。学成之后,入秦为官,在秦灭六国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秦一统天下后,李斯的才能更在内政中发出耀眼的光芒,协助始皇帝统一度量衡,设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等等。李斯之才被后人成为“千古一相”也不无道理。
李斯书法作品,人称“天下第一篆”。
李斯一生是个悲剧。
最初,与始皇帝在共同目标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却在危急关头为一己之私心背叛了始皇帝,以致沙丘变节。协助赵高矫诏赐死帝国合法继承人扶苏,扶持更容易掌控的二傻子胡亥继承大统。
李斯在沙丘变节,然而却变得不够彻底。文人固有的一些坚持让他羞于使用阴谋家的诡计,最终在与真正的阴谋家赵高的斗法中落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大秦帝国宰相李斯,在秦始皇去世后,为了保住相位,和赵高篡改遗诏,害死扶苏,拥胡害继位,造成了大秦王朝早日灭亡。
李斯在秦始皇在也世时,做了很多有利秦国的事,对秦国是有功的。在秦始皇去世后,做的事是有罪的。他的一念之差,毁了秦朝。
李斯很有才华,但人品却非常不堪,他为了上位、保位,干的缺德事可不止一件。
依靠《谏逐客书》成功留在秦国后,李斯为了“报答”嬴政的“知遇之恩”,一手拟订了加速灭亡六国的战略方针:
大量派出能言巧辩之士,携带重金游说各国。对于那些愿意充当秦国“带路党”的各国大臣,他们大手笔的赠送金银财宝予以收买;对于那些不配合的,要么找人散播谣言离间其君臣关系,要么直接派杀手行刺。
在做足上述功课后,秦国虎狼之师接着出击。软硬结合、明暗交错,东方各国屡屡败在这一阴毒计谋之下。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赵国名将李牧的遭遇。
战国末年,秦国的军事实力早已傲视天下,但总是过不了李牧这一关:
公元前234年,在被秦军歼灭十万军人后,赵王派李牧出马,迅速扭转战局,秦军大败而退;
公元前232年,秦军再次大举攻赵,兵锋直抵太原,但在遇到李牧后被吓得主动后撤;
公元前229年,秦国名将王翦亲自领军卷土重来,但碰上李牧后也是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