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稻啄余鹦鹉粒译文?
“香稻啄余鹦鹉粒”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七》。这句诗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意象。通常,我们会将其翻译为:“鹦鹉啄食剩下的香稻粒粒分明”。
这里的“鹦鹉粒”并不是指鹦鹉变成了米粒,而是说鹦鹉在稻田中啄食稻谷,而剩下的稻谷粒粒分明,仿佛被精心挑选过一般。这样的描绘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秋天丰收景象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为什么变化词序?
翻译:地面上可见鹦鹉啄剩的米粒,高大的梧桐上可见栖息的凤凰。形容当时长安物产的丰盛,景物的美丽。 修辞手法:使用了倒装手法,当句子没有宾语,且主语偏长时,往往将句中作状语的介词短语或作表语的形容词 ,短语或作表语的分词短语提至句首,引起主谓的全部倒装 。正常的语序当为:‘鹦鹉啄残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稻香啄馀释义?
杜甫有两句诗历来认为难懂,就是“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香稻、碧梧都是植物,怎么能“啄”、能“栖”呢?原来诗句的意思不过是“香稻为鹦鹉啄馀之粒,碧梧为凤凰栖老之枝”。鹦鹉、凤凰都属珍禽,诗人用它们的啄与栖来映衬香稻、碧梧这两种物产的美好。为什么诗句会变得如此奇特难解?主要由于这两句诗必须遵守“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平仄组合规定,否则按本意表述为“香稻鹦鹉啄馀粒,碧梧凤凰栖老枝”会变成“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那就违反了平仄格律,而诗人是决不会这样做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