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与被爱,哪个更辛苦?
爱与被爱同样的辛苦,情感是相互的,是两个人都在付出。真正的爱,彼此都会把对方看得比较重要,都会为对方着想。
如果你只想一味索取男人的付出,自己却无动于衷,那么他早晚会离开你。当他真的离开了,就不会再回头了,任凭你怎么挽回也没用了。你的心会受不了,这样残忍的对待,可你没想过他伤的比你还重。
他为了你付出了时间、金钱、真爱,你却不肯拿出真心去交换。他的心被你的自私、你的无情给打碎了,他真是不够***,遇到的竟是你这样错的人。你将是他一生最大的伤疤,这种隐痛会永远伴随着他,他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所以说爱与被爱同样辛苦,你在失去了才知道后悔。末来的你,怕是再也不会遇到像他这样傻的人了。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将来又拿什么给余生,陪他生活的另一个女人呢!人生中爱与被爱都要珍惜,否则一旦失去了,将是终生的遗憾。
欢迎友友们关注我,留言说说你们的想法。
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心思去讨对方欢心,更加在意对方的喜怒哀乐,最重要的是那份随时会溜走的担忧,而被爱的时候虽然总会有感动,会很温暖,但是感情这东西总要相互付出,才能平衡,只要自己用心对待对方至少少了一分随时会溜走的担忧,看似不起眼的担忧,很多时候会搞得人心很累,无论爱与被爱,只要是真心付出,用力去爱,这份爱就是平等的,如果这份爱的天平失衡必然有一方会心累,被爱不一定会比爱轻松,因为两个人能走到一起是缘分,能坚持走下去的,彼此在对方心里都会有位置,只要是在心里的人,都会多花心思去付出,爱与被爱,爱的那个人都在心里,大概只有真心相爱就没有什么爱与被爱,爱只有相互才能永恒。
无论哪一个都辛苦的,只有相互懂得与付出才是正确,这要靠自己去衡量了,这份爱谁付出的多少都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双方都觉得在一起舒服就好,至于付出多少这是没法计较的,毕竟谁的真心都是无价的
爱与被爱同样辛苦!爱情是相互的,你爱的人若没有回应那样会很累,因为你做的再好也走不进她的心,被爱的人等于如坐针毡,因为不爱所以承受不起深情厚爱。爱与被爱都不如相爱最幸福。单方的付出只是单恋,一个人的深情永远换不来两个人的幸福。人有时候会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对你好这就是爱,其实不然,你的好要对方懂得,接受,如若不懂那么你的好在对方眼里是一种***是多余。有的人抱着一往情深还在等待着另一个人的转身,你要明白得不到的回应要适可而止,等不到的人要及时回头,若真的爱怎么会让你等的太久,若真的在乎怎么可能舍得你被冷风吹。爱你的人不会伤害你,被爱的人都有势无恐,不爱尽量减少伤害,因为谁的心都伤不起,被爱时也别太得意,真心若不被待见,谁都明白悬崖勒马。所以爱也好被爱也罢不爱就不要去随意去贱踏,深情要给对人,否则徒劳无功!!
我觉得爱一个人可能更辛苦一些。你想靠近ta,了解ta,关心ta,爱护ta,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要仔细琢磨,深思熟虑,要投其所好,摒其所恶,真的很伤脑筋,大费周折。但好事多磨,让人乐此不疲。其中的滋味只有当事人慢慢体会了。
被爱就不一样了。也许被爱的人都不知道,有人在爱着ta。就算表明了,也不必太费心神,喜欢的就顺其自然,你侬我侬就行了。不喜欢的就表明态度,就此别过。
爱一个人是辛苦的,但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敢越千山,涉万水。只要最后都是你,多晚都没关系……
被爱是幸福的。大千世界,两个人相遇的机率多么渺小,何况又被人爱着,这是多么大的福分!不管爱与不爱,感恩相遇!毕竟,是爱唯美了时光!
唐代诗歌体现了哪些精神?
唐诗,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以及一个民族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山水田园派,透漏着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内容大多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诗人个人恬静淡雅的心态。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的田园情怀,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边塞诗,满满的家国情怀。以描写战事、边塞风光为主,深刻揭露了战争的残酷,表现出了一定的反战思维。但当战争来临时,“请君暂上凌烟阁,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号角会吹响大江南北,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才是真男儿,方显男儿本色。代表诗人有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等。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说不出的悲凉与豁达。
浪漫诗派,个人追求的典范。表面看描写的是个人的失意,郁郁不得志,实则透漏出的是个人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所谓“自由其精神”也。“诗仙”李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践行了其对自由的追求,“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真是“富贵于我如浮云”,实现了道儒合一,天下无敌的气魄。
现实诗派,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忧国忧民的情怀昭然若揭。针砭时弊,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当之无愧的现实警钟。“诗圣”杜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繁华世道,更需忧国忧民之人。
一首诗,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境界。
唐代诗歌体现了革新、向上、自信和批评的精神。
唐代是中国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留存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留存下的诗歌篇目多出三倍以上,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个,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歌创作高峰。
文学繁荣局面的形成,首先是文学本身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文学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文学同时又鲜明体现出时代风貌,比如唐诗就从不同角度体现出革新、向上、自信和批评的精神。
一革新精神
隋朝短命,可以忽略不计。唐帝国就是崛起于四百年分裂***的基础之上,痛定思痛,统治者从巩固自身统治出发,不得不扩大统治基础,照顾中小地主阶级利益,限制豪门士族势力。实行科举制度,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统治。
文学从来都是社会最敏感的触角。隋唐之前,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到唐初的时候,文人便自觉地明确地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的要求。
国家统一,交通发达,作家视野扩大,比如李白、杜甫、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人都走过很多地方,又都结交了许多身份地位、思想性格不同的朋友,这是六朝文人甚至两汉文人都不及的。革新精神与时俱进 ,不可避免地就体现在了诗歌之中。
二向上精神
科举制度大大激发了中下层知识分子对功名利禄的幻想,许多将、相都是科举出身。
统治者对儒、释、道三家思想都很重视,对其他宗教和学说也不大排斥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作家队伍也扩大了。“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唐代文人共同的风尚,诗人更是往往高谈阔论“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俨然以天下为己任。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充实健旺,言谈举止间充满向上精神。
三自信精神
- 国家自信:唐帝国同外族关系更为融洽,对外交流更为活跃。长安城聚居着中亚、波斯、大食、日本、高丽等国的许多外商,甚至很多外族人在唐朝为官。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人像蓬佩傲这个鳖孙一样担心安全问题。鲁迅先生说:“……唐虽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绝不介怀。”(《坟·看镜有感》)
- 知识分子自信:盛唐时代,充满自信精神的浪漫主义诗风是那个时期的主流。除了李白身体力行大张旗鼓外,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也是一个重要流派。诗中一再表达从军报国的英雄气概,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地风光。***都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便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虽思想不高,但我行我素,亦是自信满满。
- 普通百姓自信:诗歌已经是大众文化,不再是象牙塔来里的东西 ,不再是少数文人的专利品 ,普通百姓自信能玩得转。唐代人民群众爱好诗歌成为普遍风气 ,《全唐诗》中收录了很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白居易的诗作更是传诵于“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这种诗歌和群众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唐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想象的。我估计,如果现代很多人穿越到唐代的话,因为不懂诗,可能唐朝人会很不待见我们,惭愧啊!
四批评精神
唐帝国毕竟是封建统治,就是在最强盛的时期,社会矛盾已经显露。比如李白诗里就有很多诗篇猛烈抨击黑暗现实,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时代,批评精神更是融入字里行间。
安史之乱,国家元气大伤。之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导致藩镇割据,***帝国力量逐渐衰微,政治日益***,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在社会矛盾复杂尖锐的形式下,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潮流必然形成波澜壮阔的局面。继杜甫之后,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继续高举现实主义的大旗,对国运不安,对黑暗批评,对人民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