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斯是成就秦始皇的功臣,也是出卖秦始皇的奸臣?你怎么看?
既是功臣又是奸臣在秦王朝发展过程中,不只是李斯一个,只是李斯是没有人制约的一个而已。因为秦始皇的突然离世之故,权力制约突然出现“空档”,致使赵高与李斯合谋,导致秦制崩溃,李斯也成为秦王朝最后一个既是功臣又是奸臣的人物而已。
先做臣勋之臣,再沦乱制之奸,秦历来有之。在秦的发展历史中,不得不提秦昭王时期的穰候魏冉。司马迁在《史记》说到:穰候,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候,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在秦昭王时期,魏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尽心尽力帮助秦昭王与六国的角逐中占得了主动权的同时,私欲也在功劳中开始渐渐膨胀起来。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借齐闵王灭宋吞并宋地而妒恨齐国合纵破齐,为趁机加封及扩大自己在秦国以外的势力,仗着秦国的强势,魏冉不顾秦昭王的名声,私下与魏国协议帮助魏国掠夺宋地的同时,要求魏国以陶邑作为谢礼赠送于他。秦国这块远离国土的“飞来之地”陶邑得手后,魏冉又私调秦军试图攻击魏王要求魏王让出领土扩张魏冉在陶邑的私人领地。魏冉私下让白起攻下当时魏都大梁想把陶邑周边之地全收入以扩张陶邑的范围。结果秦军驻陶邑一部攻进魏都大梁之时却被魏军团团包围于梁囿,后来秦昭王得知后,再诸候讲和才得已解决。
后来,魏冉边为秦拓土开疆的同时,边为自己“打天下”的事屡见不鲜,在罢相与复相之间来回折腾着。秦昭王三十六年,复相后的穰候魏冉“故技重施”仼用客卿灶为秦将想讨伐齐国夺取刚、寿二邑,以扩大自己距离秦国千里以外的陶邑。在军政大权上比秦王更权威,魏冉在多次战争大事上是直接绕过秦昭王命白起出战的秦昭王在位三十多年中,魏冉不光是有臣的能人,又是亲戚,更是背着秦王在背后行使王权、军权、破坏秦国战时法治的大奸臣。《史记.穰候列传》中说:“穰侯之富,富于王室。”可说,如果当时秦昭王没有处理好“穰候魏冉问题”秦国早已易主了。
直到范雎的出现,“穰候魏冉问题”暗流才得已彻底解决。范雎说出了秦昭王多年以来想说却不能说的话,也能帮他做他多以来想做却又不能做的事,将魏冉的贪婪在朝堂上大大方方公诸于众,才让秦昭王在驱逐“四贵”上,做得堂堂正正,朝野心服口服,既不受权臣乱国之害,也不背上“兔死狗烹”之名。
在秦始皇在世的的时间里,李斯是秦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和参与政策的制定者,使秦国走向強盛,是秦始皇的功臣,但由于秦始皇南巡不幸病死在途中,既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本来大儿子扶苏可以继承王位,关键时刻,扶苏不在身边,赵高唆使小儿子胡亥夺位,在赵高的威迫利诱下,李斯终于同意矫旨,篡改了遗昭,使胡亥登上王位,矫旨本来就是大逆,李斯在这种形势下也无法阻止,为了暂时可以继续享受荣华福贵,他只能这样做了,这给日后全家三百多口遭灭门埋下伏笔,也是这场***的最大受害者。
李斯本事楚国人,李斯时,楚国已经衰微。而秦灭六国已经成为迟早的事。
自秦孝公后,秦国开始重用人才。像张仪、公孙衍、范睢等,先后都得到重用成为搅动风云的人物。到李斯时,六国大事已去,秦国自然也成为了这些谋士的乐土,李斯就是其中之一。 一篇《谏逐客令》成就了李斯,也把他推到了权利的顶峰。
李斯建议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立郡县,统一度量衡,建立了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是成就秦国的功臣。 秦始皇迅游时候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后来被赵高所妒,腰斩而死。也成为秦朝覆灭的重要因素。 秦始皇对李斯有知遇之恩,李斯为什么要叛变呢?
1,李斯时很有能力的功臣,却不是权臣。他的很多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帮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的大业,而他对权谋之术却不精通。
赵高和扶苏有过冲突,而历史上新君继位,清除异己的大有人在。赵高也正是抓住了李斯的这个心结,才最终让李斯反戈。身为阉辰的历史早也失去了男人的血气方刚,在多年服侍秦始皇的期间,早已变的老谋深算。在揣度人心和玩弄权术方面历史根本就不是赵高的对手。
2,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和秦始皇的政见不尽相同,他常常劝谏秦始皇,后来因为坑术士一事,激怒秦始皇,被派到北方和蒙恬抗击匈奴。
秦始皇死后扶苏继位,一定要对当时的朝局进行调整,李斯的政策是不被扶苏认可的,扶苏的继位肯定会给李斯的从政生涯带来改变。例如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车裂,秦孝文王死后,张仪也不得不离开秦国去了魏国。从自身的意愿来说李斯当然不愿意接受这些。
3,你是虽然背叛了秦始皇的意愿,但是也是他的另一个儿子继位,她努力的去帮助这个儿子,让国家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抱负也得到施展,对秦始皇也是一个交代。 在赵高的一再逼迫下,你是进行了反复的权衡,接受克赵高的条件。
4,我们现在所能够接受的儒家文化的标准,与当时秦国的道德标准有很大的不同。
今天的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的结合,历朝历代对传统文化也有补充和修改,特别是宋朝的朱熹。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秦始皇能够纵享四海八荒,离不开李斯这个大功臣。而他万世之业美梦的破裂,李斯也算“劳苦功高”。
李斯,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起初李斯不过是在汝南县做个小吏,每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后来他拜荀子为师,和韩非子成了同门。
学成之后的李斯,为了有一番大作为,响应秦国纳贤的号召,入秦为官。李斯到秦国的时候,庄襄王刚好离世。李斯就在这个交替之际,找上丞相吕不韦,成为了吕不韦的门客。后来,吕不韦出于对李斯才学的赏识,推荐他做了郎官。
入朝为官,官位虽低,但李斯还是有机会见到秦王嬴政。他抓住机会,向秦王大胆陈述自己对局势的见解,还建议说:“诸侯名士可以下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很快就***纳了这一离间计,还将李斯提拔到身边做长史。
然而后来,李斯因“外国人”的身份受到牵连。当时韩国派出水利专家郑国来秦国,希望郑国能够通过帮助秦国修建水利工程,来耗费秦国物资,拖秦国后退。结果此事被秦国人发现,秦国宗室都劝秦王将国内的所有“外国士人”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
为了自保,李斯向秦王呈上了《谏逐客书》,条分缕析地为秦王分析客卿的重要性。在李斯举出秦缪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的成功之例,又细说逐客利弊以后,秦王终于打消逐客的念头,还让郑国继续修筑水渠,并将水渠命名为“郑国渠”。
李斯为秦国立下的第一大功,正是劝阻秦王逐客,为秦国保留了大批优秀人才,还促成了郑国渠的最终建成。郑国渠修筑好以后,秦国不但没有被削弱国力,还连年大丰收,国力愈发强盛,为后来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李斯的第二大功是:他在秦统一天下后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为大秦甚至后世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国统一后,李斯积极主张废除封建制,而改推行郡县制。这一制度从秦起,直到今天,都依旧在施行。可见,李斯此举的功用,已经不仅是使得秦朝地方管理更高效,更是使得中国社会的稳定有了生长的土壤。
战国时代是法家的天下,法家宗师韩非子死后,李斯就成了唯一一个法家***。李斯在秦始皇的信任与支持下,把法家的治国理念发挥至极至,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秦朝统一后的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李斯其人,文***出众,才具突出,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二人合起来也不是李斯的对手。李斯精于行政,善于理政料民,如果他不死,章邯的大军也不会粮草断绝而投降。因此李斯是秦始皇成就伟业的的功臣,也是一个善于治国的强臣!
沙丘行宫嬴政驾崩后,李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篡改秦始皇的遗诏,拥立胡亥为皇帝,这最终断送了大秦江山。李斯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而背叛了秦始皇,因为他是坚定的法家治国思想,而扶苏与蒙恬相对而言要温和得多。扶苏一旦执掌国政,必然会重用蒙恬与蒙毅兄弟,对秦政进行温良改革,而李斯作为前朝重臣必然得退位让贤,回老家颐养天年。李斯不愿意回家当田舍翁,他还想当丞相,结果最终被赵高处以腰斩,此时悔之晚矣。李斯也不得不背上奸臣的骂名。
李斯从一只老鼠身上悟出了人生黑暗哲学,他认为人活着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学获得帝王的赏识!一旦位高权重了,就不能放手,一定要牢牢地把持已有的权力地位。李斯要做仓鼠一样的老鼠,他不想去当田野里的老鼠,正因如此他在千古名相的光环下黑化成了一个千古巨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