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要贬李光地?
李光地是清康熙年间的重臣之一,曾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在还没有军机处的那个时代,大学士兼任实权部门吏部的尚书,绝对可谓是位高权重了!只可惜,康熙一朝名臣众多,索尼、鳌拜、遏必隆就不说了,什么索额图、纳兰明珠、陈廷敬、施琅等等,名气一个比一个大!以至于李光地这样一个人竟被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要不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提到康熙朝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想起李光地来。
从提问者所提出的问题也能看得出,提问者认识李光地想必也是通过电视剧《康熙王朝》。但偏偏是这部电视剧,对李光地作出了大幅“戏说”,里面的那个李光地与真实历史上的李光地根本不是一回事!就拿提问者所说的李光地被贬一事来说,真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一出。史载,康熙五十五年,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谥“文贞”。换言之,李光地是死在了大学士任上,根本没有被贬这回事。再者说,清王朝只有降几级留任、降几级调任的处分,从来没有把枢臣直接贬谪为知县的先例。我们根本无法从真实历史这个层面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提问者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基于电视剧《康熙王朝》而不是真实历史。因此,我们只能就电视《康熙王朝》本身来回答这个问题。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入仕就与真实历史完全不是一回事。剧中,李光地几乎是被“半***”进入仕途的,这件事给康熙帝造成了一种错觉,李光地这个人名利心不重,而这一点也成了后来康熙帝重用李光地的原因之一。
剧中,李光地崛起于平台之战,因为是福建人,对福建前线比较熟悉,加之迁界禁海牵扯到福建沿海土著居民,选择一位福建人比较容易让这些人接受。因此,李光地被康熙帝派往了福建,协助福建总督姚启圣处理平台及相关行政、后勤事务。
当然,这是摆在台面上的。私下里,李光地还接受了康熙帝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监视姚启圣和施琅,同时从中协调二人的关系。因为李光地是本地人,姚启圣需要他,因为李光地与姚启圣、施琅都没有私人恩怨,二人都能接受。对于康熙帝而言,用李光地监视姚、施二人也比用旗下的官员更加隐秘,不易引起二人的反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谢悟空!李光地,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康熙最信任和重用的汉臣之一,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人,做人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廉洁,很有政治见地和作为,最雍正称为"一代之完人"。1642生,康熙五十七年五月病故,卒时七十七岁,一生对康熙的政治决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李光地因主张***和举荐施琅有功被擢升为掌院学士。
关于李光地被贬原因,一说李光地受同僚诬告,被康熙贬职。二说(电视剧)李光地因不满索额图和明珠两人之间的权力争斗,在康熙面前直言两人之恶行,被康熙当作权力争斗和政治平衡的牺牲品才遭被贬。
不管是什么原因,李光地被贬,丝毫没有降低康熙对他的信任和重用,后来李光地治水和反贪,重新得到启用,直到晚年因年老多病要求辞官,多次被康熙因朝庭没有了说话之人而拒绝,到最后准允李光地只在家中休息两年,说明了康熙晚年对李光地有多么倚重,以至有人多次弹劾李光地,都被康熙予以免罪处理。
李光地作为***在清庭为官,由被贬到更加信任和重用,一方面说明了康熙对李光地唯才是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李光地乃国之栋梁之才。
李光地被贬台湾,应该是康熙王朝里的事情,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李光地并没有此经历。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李光地的人物塑造可以说非常巧妙,一个读书人是如何被官场这个大染缸给染黑的。
作者在塑造李光地这个人物的时候实际上是掺杂了很多历史人物的,那么我们就简单的分析一下电视剧中的李光地为何被康熙皇帝贬去台湾。
首先说,李光地因为***而平步青云,也算是这部剧中最后的一位主角汉臣。成为京官之后不免被明珠,索额图威逼利诱。作为一个正直的读书人,他开始是拒绝的。的确,当明珠,索额图分别拉拢他,并威胁他指定选官时,他的第一想法是拒绝。
但是他选择拒绝的方式却充满了读书人的傻与天真。他向康熙皇帝说出了索额图,明珠的结党营私,甚至把大阿哥和二阿哥之间的争斗都挑明了,你让皇帝的脸往哪搁?
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自己的亲信党同伐异,这不是拐着弯的骂皇上是昏君么?皇帝内心里也知道皇子,臣子背地里的勾当,但是这个时候不是解决此问题的时候,还有噶尔丹要去平定呢。
所以康熙借着明珠,索额图的落井下石,把李光地下了大狱。但康熙知道冤枉他了,也知道他是个忠臣,所以出征准噶尔的时候,把他带了去,以免在京遭人毒手。
可李光地不这么认为呀,读书人的执拗反而助长了其内心的阴暗面,他在等,等待时机把明珠和索额图全都搬倒,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终于机会来了,一征噶尔丹回来之后,皇上准备处理党争了。因为有太子在,所以索额图暂时不是清理的目标。康熙皇帝重启风闻言事,实际上就是冲着明珠去的。而且康熙也暗示李光地,有什么委屈,上折子,折子里说。
谢邀!官场上沉沉浮浮,几上几下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李光地的一生几经沉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登上宰相之位,康熙皇帝对他还是十分信任的。
在李光地74岁时,参加了千叟宴,得到康熙帝许多赏赐。
75岁6月,请求荣退,准两年***。帝赐:”谟明弼谐“的扁额。
77岁4月,李光地休***后返京,康熙帝命他勘阅王琰等人纂的《春秋传说》。
次年因阁臣奏定孝惠章皇后谥号,而漏”章皇后“三字,部议降级***,被康熙帝下旨宽免。
1717年5月,77岁的李光地疝疾速发,卒于居所。
从以上看出李光地深受康熙帝信任重用。但几次贬升,是皇帝对李光地的考验与磨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封建社会皇帝家天下,他对家臣的驾驭是有一整套的经验和方法的,不是平民百姓可以知道的。
不过和现在私营企业的用人路线有点相似。企业主培养一个高管必然会让他到基层熟悉业务,煅炼其”筋骨“,对市场的洞察力,对同事的团结亲和力,对下属的领导力,对产品的熟悉程度等,方能将他放手坐上主管位置。如果不行,再下去车间继续煅炼,直至合格。我的说法对吗?请大家点评!
用剧中康熙的话说是:“你用心狠毒,但才能卓越,用你除恶吧,你当之无愧,但是要让你行善,那可就难了”。
李光地看穿了官场争斗的本质,开始变得善弄权谋,心狠手辣。李光地做事太过毒辣,过于受宠会让大臣们人心惶惶,康熙一直都是以仁慈待人,要是留下李光地这么个狠毒的人,以后恐怕自己都难于驾驭。
实际历史上李光地本人可不是这样的。他康熙九年中进士,进翰林院,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相当于宰相。他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还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后来李光地病逝的时候,康熙悲伤不已,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雍正还评价他为“一代之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