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节***日你们都去哪里玩了?来过美丽的世界文化遗产胜地都江堰吗?
美丽的都江堰
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期,我终于来到都江堰参观了它美丽的景色。
穿过伏龙观,放眼望去,山上树木郁郁苍苍,几处亭台楼阁掩映在山林中。碧绿的岷江水像一块翡翠,微风吹过,江面上泛起鱼鳞似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又像撒下了一层碎金。近处,波涛起伏,江水缓缓从宝瓶口的“瓶颈”处流过。
来到分水亭,正前方是岷江出山口,只见远处山峰层峦叠嶂,可想而知,岷江水是经过了许多的曲曲折折才流出山口的。在分水亭左边也有一条江,干涸的河床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巨响,好像闷雷滚动。顿时,左边的江打开了一个闸门,岷江水蜂拥而至,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鹅卵石就被江水吞没了。
踏上长两百多米的安澜索桥,往下看,岷江水翻滚着,奔腾着。它如同川剧里的变脸,又似被谁染上了色,从碧绿色变成了土黄色。岷江水怒吼着,咆哮着,像个撒野的孩子。
走到岷江右岸,登上了秦堰楼,俯瞰都江堰。岷江水在都江堰内的流程是个横卧的英文字母“Y”。中间那块将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的叫鱼嘴分水堤,从宝瓶口流出的这边是内江,另一条是外江。你还别说,鱼嘴分水堤既像一条大鱼在向远处眺望,又像极了一艘巨轮在岷江上乘风破浪。再向对岸望去,对岸山峰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天空湛蓝深远,像被水洗过似的,一尘不染,犹如一块蓝玻璃。天上飘着雪一样白的云朵,时而变成可爱的小鸡,时而变成温顺的小狗,时而变成凶猛的老虎,时而变成威武的狮子。再看看外江,它已不再干涸,而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
我们是前年去的都江堰,都江堰确实是美丽的,我们去时游玩的人比较多。虽然是阴天,但雾蒙蒙的有另一翻韵味。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它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等工程。
如何看待2020年的第一篇神论文: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
一般来说,论文有问题指的都是抄袭,但新年伊始,中科院的博士生导师徐中民的一篇“神论文”,却以全新的角度,极具观赏性的视角,为广大吃瓜群众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让他和他的论文、他的导师和师娘,就此载入了史册。
徐中民的这篇论文,题目是:《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看起来没什么问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的,发表在2013年第5期的《冰川冻土》。
冰川冻土的首页上,有着这样的标签:
论文里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呢?看了保管你喷饭:
这是一篇2013年的论文,甚至是一个系列,直到今天才爆出,也不知道此类***是否还有不少。
这集中体现了中国学术圈的学术期刊自说自话,近期繁殖、科研资金滥用等乱象,这样的人竟然就潜藏于中科院这样中国最高的科研学术机构中,真是无话可说!!!
2013年,一篇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发表在正规的学术期刊《冰川冻土》之内,该期刊还属于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共占据了期刊的30多页,有内容有数万字!
最近,这篇文章隐匿7年后,突然横空出世、一鸣惊人,被誉为2020年第一篇神论文。
为什么说它是一篇神论文呢?
因为论文的题目是《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但是作者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却对其导师和师娘大夸其夸。通篇都是用各种“美言”来赞美其导师和师娘。从拍马屁的角度,来说明《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真可谓是让人大吃一惊,大开眼界!
然后让人疑惑的是作者所在单位就是该期刊的主管单位,而文章中的那个导师就是这本期刊的主编!
真是有点太***了!自己的学生写了一篇吹捧自己的马屁文,居然就轻易的通过审核发布在自己主管的期刊上了!
结语:
作为国家的核心期刊,每一篇论文的发表审核应该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对于这种公权私用的行为,一定要严加制止,否则权威核心期刊失去公信力,对于其他作者而言,将是一种极不公平的待遇。
享受生活,分享观点!
前有翟天临***,后有彩虹屁文章,这样的学术氛围,如何能带领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攀登世界高峰!
最近几天的热点,好像就是这篇彩虹屁论文,我不知道是不是只在学术圈里面流传,还是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想说,这样一篇文章能发表出来,真心佩服作者的勇气,期刊编辑的水平,审稿专家的毅力,同行专家的操守。
这篇彩虹屁论文总共35页,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对论文篇幅,质量,主题都是有要求的。在这儿我们先不说质量,首先说一下主题。这篇彩虹屁论文主题完全偏离了期刊的要求,但是最后还是发表了,这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地方!我们一般发表文章,首先过的第一关就是形式审查,包括格式和主题,但是这位牛人就过了。
第二是篇幅,中文核心期刊一般要求10页以内,当然有例外,但是非常少。但是这篇长达35页的例外,尽然发表了。难道不应该因为他的篇幅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审视吗?
先说一下这篇文章男主角,中国的某位院士,本期刊的主编,论文发表之前退休。
现在我们说说一般论文的发表过程:投稿——编辑形式审查——审稿人审查——返修或者拒稿——修改——再审——通过或者拒稿。
在这儿我们就不说作者的学术不端,这个太明显了。首先说说责任编辑的形式审查环节,作者投稿过来,首先就需要判断格式以及论文主题是否满足期刊要求。通过新闻的发酵,我们都应该了解了,这篇文章主题完全不符合这个期刊的要求,同时最近也得到了该期刊的证实,但是它通过了。
第二,至少送两位以上的审稿人,但是根据最终发表的结果,这篇彩虹屁论文仍然通过了。***用这样的一篇论文,怎么通过同行专家的法眼,这真是一个未解之谜!
第三,论文发表了,一呆就是7年,同行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觉得碍眼吗?竟然没有人举报,这也是一个世界之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