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你如何看待他们的工艺和生活?
我认识一些非遗传承人,有些已经产业化。例如民族服饰、面塑、满族民居等等。从工艺美术角度,经过艺术学院学历教育,又有非遗传承的,比较有活力,因为民族的即是国际的,但是传承需要创新,设计创新、营销要与时俱进、并且乐于借助团队的力量。积极把握城市发展机遇,能够参与到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产城融合的项目里,会成长快、***会关注、有助于市场导流。经济效益比较有张力,可生存、可壮大。
至于生活,有个艺术家的小铺子,每天做做手艺,交交朋友,做点喜欢的事,乐活百分百。心态决定感受。
2020年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大理。彼时,商业化了的古城,唯一能吸引我的,就是白族的扎染。
以前知道扎染这艺术,但是没有详细了解过。到了大理听人介绍才知道,大理白族扎染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其所具有的人文属性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核心技艺”,即全屏手工扎花形成图案、使用纯植物开发的燃料、手工多次染整工艺。
首先,我们设计好图案之后,要把布料(衣服、床单之类)扎起来,然后,把颜料(正常来说是植物制作,现在也有化学颜料)放在锅里煮。
这个步骤听起来是挺简单的,但是,扎染的关键在于,你想染成什么样的图案。不同的图案,有不同的扎法。
比如说,如果你想搞一朵小花。
有锔瓷、手钩花、鲁绣、剪纸、柳编等手艺,现在的手艺人生活成本很高,手工作品价格又太高,和现代人生活理念有差别,现代人都拿纯手工的东西和机器制造的东西对比,感觉机器生产的精致价廉,所以大都购买机器制造的产品,我感觉再过几年,人民就会对纯手工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推崇的。
传统手工工艺很多如木雕,玉雕,刺绣,剪纸等等。我是传统手工雕刻继承人。
我是九八年进入玉雕厂学雕刻,07年离厂成自由职业者,但一直没有间断过玉器雕刻,雕刻的《玉兰富贵》获河南省o5年陆子岗杯优秀奖。
玉器雕刻是个辛苦的职业,在玉雕之路撒下许多辛勤的汗水。开始学习雕刻时就没接触过这种工艺,在师傅的教导下,同事的帮助下,自已多学多看多画,才有我今天的玉雕成就,里面的酸甜苦辣自已心里清楚,记得厂里开会批评的都是我。这种批评也是鞭策我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花鸟雕刻我出师了,自已设计自己雕刻,雕刻的工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供不应求。顾客见到都赞不绝口。当看到自己完成的工艺品顾客满意,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玉器雕刻是我的职业,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生活中平淡有趣。老一辈传统手艺我继承了,我要继续传承,把自已手艺***弟继续传承下去。玉器雕刻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最喜欢。谢谢阅读。
手工陶瓷制作工艺,民间皮影制作,手工酿酒,手工装裱书画,手工雕刻等等。他们这一群人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手工技术,在艺术领域继续传承和发扬着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很多人去学习,更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和传承。
孤负水南三月,安排万紫千红,怎么理解?
错过春风二三月,相思洛水百千花。
秋鸿社燕偶相逢。鞍马又西东。孤负水南三月,安排万紫千红。
词名《朝中措》,作者元好问。试解一下这两句。
孤负水南三月,安排万紫千红。
大约等同于辜负。只不过侧重点各有不同,孤负强调的是错过人和事物,辜负侧重的是背叛人和事物。比如“孤负”了大好春光与“辜负”了我的信任。比如东坡《满江红》“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稼轩《最高楼》“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等,不难看出孤负的目标通常是物,辜负的目标常常是恩德。
不出意外,应当是指洛阳城里的洛水或伊水之南岸,之所以如此断定,一是元好问诗词中所出现其它所有的“水南”均与洛阳有关,比如《满江红》“梁园池馆,洛阳城关……记水南、昨暮赏春回,今华发。”比如《临江仙》“水北水南浑一梦,眼中红袖乌丝……争教歌酒兴,不似洛阳时。”比如《江城子》“水北水南无别物,金屑粉,麝香尘……嫌笑杀,洛阳人。”
即春天之意,侧重于晚春、暮春之意。比如晏殊《玉楼春》“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比如永叔《玉楼春》“江南三月春光老”,比如杜公《即事》“暮春三月巫峡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错过了洛阳的春天。
安排万紫千红。
语留人是我,留语甚是妥。
人留语亦留,答题从不躲。
此句出自《朝中措·寄杨漕》,为元好问所作。
这首词并不难理解,我想先带您了解一下作者,因为我觉得他实过其名,好多人并不知晓这位大名鼎鼎的文人。
人如其名,元好问金末元初人氏,自幼勤学好问,被誉为“神童”,金朝时为官至知制诰,类似于翰林院里的工作,作作文撰个稿啥的,说白了主要还是个文人。
后来被大蒙古国给逮了,被关了些年,晚年回乡隐居不仕,潜心作文。
总的来说,文学造诣远远高于政治成就,生逢乱世,政治抱负未能达到预期。
元好问诗、文、词、曲样样精通,而且也算量产,尤其诗的造诣最高,《遗山集》、《中州集》最为有名,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可见其在金元之际的社会地位。
这句算是元好问最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一、从寄杨漕就可看出,为送别诗体裁。
“孤负水南三月,安排万紫千红”一句出自元代诗人元好问的词《朝中措·寄杨漕》,其中“朝中措”为词牌。“寄杨漕”为词题。原文如下:
秋鸿社燕偶相逢。鞍马又西东。孤负水南三月,安排万紫千红。旧游新梦,绿波南浦,黄叶西风。任是麒麟阁上,争如鹦鹉杯中。全诗以秋鸿社燕开头,注定是一首送别诗,偶相逢,鞍马又西东,突出了相见匆匆,又要离别。下面就是题目中所问的“孤负水南三月,安排万紫千红”,通过对前两句的理解,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两句,匆匆相见,转眼就要离别,岂不是辜负了水南三月为我们安排的万紫千红的欢迎场面?这里的水,认为应该是渭水,诗人借助自然的万紫千红,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