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和向海清***发生了什么?
孙俪和向海清之间,一个是有钱的明星,一个是贫困的学生;一个是摇钱树,一个是吸血鬼。
2002年,孙俪刚刚因拍摄《玉观音》而爆红,当时她资助了一名大山深处的孩子,他叫向海清。
向海清从小家境贫寒,父母多病,勉强上完小学和初中后,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在孙俪的资助下,他有幸读到了大学,然而就是在资助他上大学期间,两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向海清的一封信将孙俪置于舆论边缘。
信的内容完全暴露了向海清的人品,他和孙俪相处的点点滴滴,其心机之深让人不寒而栗。
向海清的信中清清楚楚地记录了孙俪援助他的前前后后。
1.自2002年开始,孙俪承诺愿意承担我所有的学杂费用,直至我大学毕业,要我从今以后不要再担心学费了,一定帮我圆大学梦!
2.2005年,我坐火车来到了孙俪所在的城市上大学,孙俪还亲自来接我并陪我到上海某某大学报到,入学前她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并说只要差钱就给她们打电话,并给我交了学费,生活费按月寄给我。
3.我因学习优秀担任学生会干部,为了解熟悉同学,第一个月用了90元的电话费。孙俪要求我卸职好好学习,而我表面答应,事实上我仍然在做学生干部工作。
4.第一次出现矛盾是在没有生活费时,我将生活账单传给孙俪,孙俪看了看说没有哪个会计不***帐的,但孙俪仍坚持给我寄生活费。
5.学校注射忆肝疫苗花费了175元,打电话向孙俪索要被告知知道要钱,要我自己想办法。
这件事情又是一个“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这里本人不想指责向海清,而是想就受捐赠者的监管说点个人看法:
因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意外和突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困难群体,社会通过慈善系统向这些困难群体提供帮助,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既体现了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本来是好事。
但是有一些慈善组织或个人,做好事不喜欢留名,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叫“积阴德“。他们往往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单独地对困难个人直接予以帮助。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但是一些受资助的个人,也因此不为社***熟知,因为缺乏阳光”消毒、杀菌“,因而会滋生一些不正当的念头或行为,辜负了捐赠人一片好心和爱意。向海清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吧。
如果孙俪把捐助的情况公开,让向海清置于大众监督之下,或者向所在学校的学生会说明,请学生会代为监督,那么可能就不会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了。
有时候就是这样,缺乏监督,好事也可能不落好!
对于受捐助的困难群体或个人,其受捐助后的表现应该予以定期评估,以决定后续对其是否继续捐赠或减少捐赠。
类似于向海清这样的,如果拿到捐赠款以后,不去好好学习,而是胡花八花的,那么完全就可以停止捐赠。还有那些学生,如果拿了钱,不好好学习,打游戏,抽烟,汹酒,成绩直线下降的,也应该停止捐赠。
相反,对于那些成绩好,大学毕业后又考上研的,可以追加捐赠,以帮助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钱捐出了,没有跟踪、没有评估,容易让孩子养成懒惰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对孩子的三观和健康成长并不利。
那还是2002年的事情了,一晃18年过去了,既然题主提及此事,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
2002年,《希望在山区》在重庆播放,当时正在读高一的学生向海清,因为家庭贫困而处于辍学的境地。
孙俪看到这档节目后,与他取得了联系,并决定资助他,帮他完成学业。
倘若按电视剧本发展,这名受资助的学生,必定发愤图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好大学,然后报答孙俪。
可现实是残酷的……
第一次参加高考,他就落榜了。
孙俪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继续鼓励并资助他努力学习。
第二年高考,他考上了上海水产大学。
据了解,向海清大学报道时,孙俪及孙俪母亲亲自到车站去接他,这个时候,孩子才知道资助者是孙俪。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价值观也开始扭曲了。